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首页 > 理论研究

百年党史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作者:  来源:  时间:2021-7-20 11:13:29 浏览量:254

 

                                百年党史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张子礼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就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指导思想。一部百年党史,就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进行艰辛探索,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指导中国人民不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开创新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百年历史进程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波澜壮阔历史为主线,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是一个初步的、充满代价的进步过程。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之上,毛泽东同志在1930年、1938年先后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要求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为全党共识。二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年新中国成立,1956年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有步骤地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毛泽东同志针对苏联模式存在的弊端,及时提出了“以苏为鉴”的口号,号召进行第二次结合,顺利开启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三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恢复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开启我国改革开放进程。党带领人民在推进改革开放中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建立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有效实现形式,逐步创立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华民族迅速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科学社会主义旗帜在中国大地上高高飘扬。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新的伟大斗争,立足“两个大局”,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在实践创新基础上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科学回答了时代重大课题,系统揭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规律,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在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波澜壮阔伟大进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党的百年历史中的精彩华章,是党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的关键之所在。在近代史上,为了拯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中华民族,曾经涌现出一批有作为的先进人物,提出种种救国图强方案,作出了不懈努力。然而,旨在救国救民的各种探索,譬如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中体西用”的洋务运动、试图变法图强的戊戌维新运动、群众性的义和团运动、旧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辛亥革命……虽然每一次都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推动了中国进步,但又一次次地归于失败。究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科学的理论指导。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催生了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使我们党拥有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拥有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使我们党得以摆脱以往一切政治力量追求自身特殊利益的局限,以唯物辩证的科学精神、无私无畏的博大胸怀领导和推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时代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性成就,发生深层次、根本性历史变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的命运早已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它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已经得到了充分检验。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理论体系具有自我批判的理论特质。恩格斯曾在致弗洛伦斯?凯利—威士涅威茨基的信中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特质,他对美国工人运动中存在的以教条化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现象予以批判,并指出“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马克思也曾在《〈资本论〉第二版跋》中通过对黑格尔辩证法神秘性的批判澄清了辩证法的批判意蕴,“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在自我批判理论特质的决定性影响和本质驱动下,马克思主义不仅拒斥对自身的任何形式的理论崇拜,而且要求在“运动”状态下、从“暂时性”方面对其予以批判性和革命性的锻造与丰富。正是基于此,马克思主义才能够不断实现自身的发展与创新,衍生出各种历史形态与理论形态,其中自然也包括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形成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对既有理论的坚持与批判中形成的,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自我批判精神与自我超越意识赋予了马克思主义自我批判与自我更新的理论特质。早在《德法年鉴》时期,马克思曾将彻底的批判精神渗透于他所致力于创建的理论,他对当时故步自封的病态化理论进行猛烈且坚决地批判和抵制,并勇于揭露世俗世界拒斥“新思潮”的现象。他说“新思潮”不仅批判旧的世俗世界,而且批判观念的世界以及对批判的理论的批判,它要求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时不能存有对既有理论(包括自身)的“囫囵吞枣”的惰性态度,而“要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这种“无情”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自我批判和自我革新的自觉理论特质。《共产党宣言》作为宣告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纲领性著作,其以工人阶级的“圣经”形象预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从此摆脱了缺乏科学理论指导的困境。基于这一著作的历史地位与理论贡献,后世频繁地显现出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宗教式”崇拜与信仰。但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共产党宣言》以及马克思主义并非是一种神圣化的教义,应当予以不断丰富、发展乃至纠正,在《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他们就曾在基本肯定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的同时,不仅以高度的自我批判精神指出《共产党宣言》中的“某些地方本来可以作一些修改”,而且对部分“过时”的内容予以澄清和解释。马克思、恩格斯要求对马克思主义必须采取“以客观历史条件为转移”的理论态度。

   从马克思、恩格斯创建马克思主义(一开始并非是体系化的),到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承担起丰富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的体系化工作,再到十月革命和苏联建设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又至从毛泽东思想而开端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无一不贯穿着马克思主义自我批判的理论特质,正是这一特质给予马克思主义以旺盛的理论生命力,造就了马克思主义不断追寻真理,由相对真理不断趋近绝对真理的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

    中国社会现实问题的转换与解决,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形态与理论内容的发展和创新。实践是认识世界、理论建构等思维活动发生的基础,纵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及其理论形态,都是对特定历史时期的中国重大现实问题予以反思与破解的结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非取决于人的主观意愿,而是由中国社会的客观历史境况和实际问题所决定的。比如,在以革命为实践主题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具体地、历史地观察近代以来的中国社会历史条件,不仅逐渐澄清关于中国社会性质、革命性质的误解与模糊认知,澄清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新民主主义的革命性质;而且突破了苏联“中心城市武装暴动”的革命道路和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主义理解困局,促使“农村武装暴动,夺取城市政权”的革命道路理论的产生。伴随以新民主主义理论为核心内容的毛泽东思想的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进程得以实质性地推进。

    在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仅因推动者遵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逻辑而与新中国初期的实践相结合,在创造性地解决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中丰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也因背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原则,在指导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遭遇重大挫折。

  在以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为实践主题的新时期,中国社会发展所呈现出的问题决定了马克思主义仍需致力于回应与解决现实问题,并以此为基本导向实现自身的中国化发展。这一时期,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最具决定性意义的历史条件,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对这一社会主要矛盾予以化解,成为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动力。以社会主义本质论、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等理论拓展为核心内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理论成果;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和国家经济实力跨越式发展为标志的成就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成果。

    在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面临的实践问题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已经不同于物质生产能力相对贫乏的历史时期,意味着马克思主义要在新的历史方位和历史任务下实现进一步的发展。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表征中国现代化实践重心的重大转换,马克思主义由关注社会发展及其动力的经济问题转向保障持续性发展的政治问题以及由发展所引致的社会问题、环境问题等。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度与广度的扩展,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不断紧密,世界问题与中国问题日益具有本质的同一性;伴随国际交往与全球体系的建构,世界性问题和人类性问题也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面临的现实问题和实践动力。在中国实践问题与世界性问题的推动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创了理论新境界,书写了理论新篇章,形成了以“五大发展理念”“金山银山”“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持续地推动着中国的社会实践和世界历史发展。(   市哲学学会学习七一讲话精神座谈会发言)2021.07.16 

 
  • 上一篇:中国共产党的底气是从哪里来的
  • 下一篇:常乐山在学会《学习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上的主持词
  • 图文资讯
    www.zbzxxh.org 淄博市哲学学会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4-2015
    地址: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南西六路3号 邮编:255033